
當我們回到生活的原點,還原到素樸之地的生活,無非是“輕羅小扇撲流螢”,無非是“薄薄酒,勝茶湯,粗粗衣,勝無裳”,或者是“短笛無腔信口吹”,或者是“小樓昨夜聽春雨”?!智逍?/span>
家,不只是滿足居住功能,更是暫時休憩以及放松身心的場所。
從實際意象出發,回歸生活的原點,以素樸的情調營造明凈高雅的生活空間,重新獲得失去的美好。
01木構,歸于純粹
提及素樸的生活,除了極簡的生活范式,其實更指向于一種近乎純粹的情感狀態。就像再溫柔平和寧靜的落雨,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,圍繞于素樸,我們更需要透過純粹的內在,由形達意,豐盈生活的趣味。
其實,越簡練的設計,越能蘊含更多的可能性。在王世襄先生總結的明式家具十六品里,便將“簡練”列為了第一品。這是因為,明式家具清新別致的線條,反而增強了其明快的立體感。同時,又將裝飾性化繁為簡,充分利用硬木的天然紋理,輔以精細的工藝,包裹細膩匠心。
由此,我們可以仿照“中式極簡”的代表,明式家具藝術風格,將其構建在空間里,帶來一種寧靜致遠的藝術享受。

02竹影,好景入宅
舊時有一種說法,君子有節,應當擇“竹”而居。作為中華民族氣節的象征之一,“竹”之一物,中空外直,被賦予了堅韌、高潔的品格,確實與文人、士大夫超凡脫俗的素樸雅趣相吻合。
“林盡,仿佛若有光。復行數十步,豁然開朗……”如今,“竹”不僅寄托著先賢的風骨,更是成為了恬淡生活的追求。當陽光傾灑,一片濃郁的翠綠,暈染出一室的畫意詩情,時時刻刻都在滋養人心,與當下人們向往的“素樸”的生活相通,融合并映射了古與今的精神文化。
人非草木,怎敢說草木無情。人們以竹入宅,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演繹,而是突破形式,由靜到動滲透空間,從器物到意境,在移步換景間,追尋隱于幽篁里的好光景。
03聞香,解構雅趣
早在幾千年前,中國人就愛聞香,就像蝶之戀花,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。
誠如王爾德所說:“生活的奧秘存在于藝術之中”。作為宋代四藝之一,聞香在中國人的心中,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,更是內在精神的修煉和升華。
賞花撫琴要聞香,寫詩作畫要聞香;接待賓朋要聞香,獨坐幽思也要聞香……在裊裊的煙霧和陣陣的幽香之中,以靜心愉悅,修心養性。
“流行”了幾千年的聞香,似乎從未落入凡俗。雅,如焚香的一縷青煙,百折千回,緩緩舒展,終縈繞其間,得以純然喜悅。素,如置香的一件陶爐,類冰似玉,集天地之靈秀,擁有細膩雅致的美感。如今,這一類雅趣品味,重新與當下潮流結合,成為素樸生活的重要部分,為人們帶來思索沉淀的場景,展現一派兼收并蓄之美。